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gopro X 滑板

成果
















發想
看到原來gopro可以放在滑板下面
覺得這個視野水平很特酷














實行

於是向朋友借gopro(感謝朋友Aidan),買了黑色pvc膠帶,按照影片把攝影機黏綁在板底
ps.放板尾,視野才不會被前輪擋住,遇到減速路障也比較不會撞到




 





























後製
我用final cut pro X ,初始設定教學(裡面講把影片放在外接硬碟效率較高)
加入文字特效教學
存檔:上方工具列file - share - master file (我選分享到youtube發生bug)
settings - format - computer,出來的是.mov檔
(youtube 支援 .MOV.MPEG4 MP4.AVI.WMV.MPEGPS .FLV 3GPP WebM)

btw youtube知名搞笑藝人Ryan Higa 也用final cut pro X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台灣都市景觀---建物篇(持續更新中)

建物

都市規劃中,背後勢力、政黨輪替都會讓好的計劃毀掉
ivoting

住家
我家旁新蓋的大樓擋住我們公寓的陽光,日照權法規還不是很明確
早上都沒有陽光喚醒我

有些透天社區用柵欄把自己圍起來,地域性強

市容
仁愛路、敦化南路、辛亥路、民生東路的道路綠化做得不錯
招牌雜亂 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管理辦法
颱風吹落、地震震落很危險
有沒有台灣市容超級醜真正原因的八卦?   在於"顏色" 和"和自然環境搭配程度"

沒有英文對外國人不友善
房屋廣告牆看板、電線桿上房仲廣告實在很醜,競選旗幟的限制是好政策
英文報導Formosa the Ugly?
Five Signs Taiwan Is Emerging, Not Developed by Ralph Kennings@Forbes Asia

















































沒有柱子的騎樓比較好看(攝於信義路)
然而台灣很多地區的的騎樓被商家自用或封起來,不應在此營業或停車占用

餐廳油煙排放:每次經過餐廳後巷總是文到噁心油煙味。排油煙機應要有過濾設備(例:靜電離子淨化器),出風口也儘量不要對行人。麥當勞肯德基的油煙味總是很噁

室內應該禁止冷氣溫度太低,而且冷氣也對呼吸系統不好,應儘量在設計時就考量通風、溫度

管線

yahoo網友:
"台灣的地下管線非常之亂(有15年調查管線的經驗),一般地下管線有電力管線(超高壓,高壓,低壓),電信,軍訓,警訊,有線電視,號誌電力,固網,路燈,自來水,污水,雨水,雨污合流,瓦斯(中高低壓),灌溉,油管,軍油,共同管道,等管線,還有一種是不明管線最可怕(沒有單位承認是他們的):結果前幾周高雄管線爆炸
--------------------------------------------

其實埋在地下的管線種類非常多,如雨水下水道、污水下水道、電力管道、電信管道、有線電視纜線、瓦斯管線、油管、自來水管、路燈及交通號誌之電力線、交通號誌監控管線、軍方或警方之通訊管線等。這些管線單位自己都有圖說資料,可以知道自己的管線埋設位置,但是實際上現場的位置或深度,有時候還要開挖後才能進一步確認。"

臺北除了松山機場外沒有油管

路邊停車 汽機車違停(購物 外食)

鐵皮屋違建:台大教授接待外賓上101,都挑晚上看夜景就好,因為這樣就看不到一堆很醜的鐵皮屋頂
電線桿天線
衰敗的房屋、鐵窗,台北有很多舊房子 ,租屋問題
桃園機場燈光:除了某些通道屋頂太矮外,我發現桃園機場有些昏暗,只利用自然光

公車站位置、斑馬線設置
火車站 火車行駛方向 停靠哪站
馬路中央高

垃圾桶太少:我不少外國朋友因找不到垃圾桶,把垃圾帶回家丟
公園找不到垃圾桶,所以看到地上有很多亂丟的垃圾
可能的原因:台北為什麼很少垃圾桶?原因不是沒垃圾,而是台北市住家要買專用垃圾袋才能丟垃圾,市政府為了怕大家不買(昂貴的)垃圾袋,而把住家垃圾丟到公用垃圾桶,所以才特意減少了街頭的公用垃圾桶。許久許久以前台北的公用垃圾桶不是這麼少的。
那為何政府要隨袋徵收,他們說因為垃圾袋要錢,可以養成民眾減少製造垃圾及資源回收的習慣,減少垃圾量(垃圾量有減少嗎?若有真的是因為此政策嗎?)

不過清潔費隨袋徵收這麼多年了,市政府還是應該考慮重新加設垃圾桶才對,不然一邊提倡觀光,一邊讓客人到處找不到垃圾桶也不是待客之道。

路上狗屎:牽扯到流浪狗、民眾遛狗習慣

火車站地下街
水源市場 (關於市場的觀察,傳統市場現象by Gixia)
派出所很俗

雜草 水溝臭 路邊拜拜燒金紙,不違反空氣汙染法規??

台灣街景相似性 街道芭蕾 珍雅各:有好有壞,好處是方便,壞處是沒有特色
公共場所外緣抽菸:走路還要聞到你的煙味
垃圾車出動時間

停車場
冷氣機外漏醜、滴水問題:非常痛恨走路被冷氣水滴到
高樓檔日照權 風切效應:中正區台電大樓風大時,總是吹的雨傘開花

很醜的磨石子地板
台中車站 沒冷氣
台北河濱有機會發展的很漂亮:可惜某些段像景美到大稻埕,水質有異味、雜草叢生
中永和 三重區很擠
空氣揚塵眼睛一直進沙子

最低標
本文討論決標制度並未擴及「異質最低標」的議題

大意: 最低標決標制度對公共工程之負面影響,國人是有目共睹的,但為什麼最低標是目前常態 因為最有利標容易出現弊案, 官員為了聲譽、官位和退休金,不能讓檢調媒體有任何懷疑的機會(害怕貪污治罪條例),故一律採最低標,但工程品質就不能保證 面對不肖廠商違約處罰就好 

廠商也是照著政府規定的招標遊戲規則走,因應最低標需要壓低價格以得標,有時獲利不高甚至虧損,有時廠商惡性競爭,互發黑函 

另外法律是消極而不是積極 辦理採購人員於不違反本法規定之範圍內,得基於公共利益、採購效益或專業判斷之考量,為適當之採購決定。」,則顯得有氣無力。採購人員之採購決定是否「應」基於「公共利益、採購效益或專業判斷」,更為積極任事。 但是當前的政治氛圍與民粹思想,是否真的能接受機關為了讓工程品質有所保障、且得標廠商能獲得合理利潤,而採用最有利標 關鍵就在採購機關是否有合法圖利廠商的天職。 除弊與興利如何兩全,需要立法 
ps.決標原則分最低標、最有利標、複數決標


看到台灣都市酵母-真的遇到知音:都市中偉大的挑剔者
2016台北市是設計之都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正在做很多規劃
打1999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中譯)美國歐林工程學院的課程介紹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喜歡機械系死板的課,修課修得很痛苦(還有三十幾學分待拿)前陣子天下雜誌550期,看到一篇介紹美國波士頓歐林工程學院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看到他們的課程介紹,我想 :”damn,這該不會就是我理想中的工學院吧“
於是想翻譯成中文跟大家分享~~
原文連結在下方

---------------------------------------------------------------------------------------------------------------------
歐林的課程概念是:工程始於人---知道我們為誰設計、他們重視什麼,了解哪些領域有機會終於人---了解我們作品的社會脈絡是什麼,帶給世界正面影響
我們相信大學的工程教育有問題,所以成立歐林學院;傳統的課程教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而沒教他們如何選擇解決“正確”的問題,或把方法應用在生活上,顯得太過狹隘。
大部份學校的學生在實際做工程前,花第一個學期(或好幾年)修習數學和自然的必修課程而這些課讓很多對工程有興趣的學生胃口盡失。
在歐林,學生一入學就有三堂手做課,這些課程他們專注在和真實世界挑戰相關的計劃裡。學生很早就探索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和創業精神,且能整合這些,直接應用在課程中
透過SCOPE(註)計劃,大四前就有為企業、社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歐林有合作的學術文化;學生在工作室般的環境學習,並有自己專屬的空間。 授課內容偏重互動(不是聽講)和合作式探索。學生有選擇和興趣相符的project的彈性,教職們擔任教練、導師、建議者的角色,及時指導和幫助學生找到需要的資源。
歐林的課程是跨學科的,所有科系的學生都要修習一系列既連結工程且統合數學、自然、人文(哲學文學藝術歷史語言)、社會科學的共同課程
歐林的教職一起工作、一起教學,搭起跨學科的橋樑,把工程師、科學家、數學家、藝術和人文教師收編在同一部門下,所以一堂課有兩個(或以上)不同科系的老師教學是常有的事-- -一個真正統合的學術經驗

註:SCOPE(Senior Capstone Program in Engineering)是為期一學年的產學合作計劃,來自不同系的大四生組成團隊,為財星 500大企業、政府研究實驗室、新產品開發公司、startups的問題提出創新解答
---------------------------------------------------------------------------------------------------------------------
原文:http://www.olin.edu/academics/curriculum/
The Olin curriculum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engineering starts with people -- understanding who we’re designing for, what they value, and where there are areas of opportunity -- and ends with people --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context of our work and making a positiv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Olin College was founded because we believe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is too narrow; it teaches students how to solve problems, but not how to find the right problems to solve, or how to get their solutions out of the lab and into the world.
At most schools, students spend the first semesters -- sometimes years -- taking prerequisites in math and science before they do any engineering.  These programs discourage many of the students who are most interested in engineering.
At Olin, students start engineering right away, with three classes in the first semester that provide hands-on experiences in several areas of engineering. And throughout the curriculum, students stay engaged by working on projects connected to real-world challenges. Students begin to explore the arts,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d entrepreneurship early on, and they are able to directly integrate and apply this learning in all areas of the curriculum. By their senior year, students are ready to solve real problems for companies and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senior capstone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SCOPE and Affordable Design Engineering). 
The academic culture at Olin is collaborative. Many of our classes are taught in a studio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have dedicated space, and all classes emphasize classroom activity (not just listening) and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Student have flexibility to choose projects that align with their interests; faculty act as coaches, mentors and advisers, providing just-in-time instruction and helping student teams find the resources they need.
The curriculum at Olin is interdisciplinary. Students in all majors take a common set of classes that connect areas of engineering and integrate math, scienc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Olin faculty work and teach together, bridg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The faculty are organized as a single department that brings together engineers, scientists, mathematicians, arts and humanities faculty, designers, entrepreneurs, and social scientists. It is not unusual to take a class co-taught by faculty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disciplines -- a true integrated academic experience.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不用花大錢的男生穿搭


穿搭一直令我頭痛,部分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型適合什麼
這也不能怪我,從小家人都買hangten給我,我都把褲子穿到腰以上並把衣服扎進去
母親有不停買衣服鞋包的衝動 爸爸總是聽從母親意見 弟弟則不特別在意,穿什麼都行

另一部份是預算有限制

之前去 Fersonal男性穿搭服務
我發現我褲子不夠合身,圓頭皮帶比較非正式,襯衫要有收側腰
高筒靴、毛衣單穿、好看的大衣...結論是我不太會穿衣服
gonna learn the hell bit 但他們推薦衣服蠻貴,建議不要買

冬天
台灣冬天沒有暖氣,濕度高,所以體感溫度比實際溫度低
說到保暖,冬季衣服的搭配就顯得重要
臺北陰晴不定,雨天陰冷潮濕,但大多是毛毛雨
我騎單車通勤,褲子總是被淋濕,買了件K-way防水外套和rainlegs
騎單車容易把褲子撐鬆,也許穿緊身棉褲騎車
(後來很好的單車被偷,轉而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荷蘭朋友幫我帶rainlegs ,但不好穿)
為了防水,鞋子必須穿高筒厚底,最近考慮存錢買goretex或其他防水鞋

晴天暖陽非常舒服,早上出門把外套放進背包,天色暗了再拿出來
由於包包不是非常大,我偏好輕薄保暖的
話說韓版大衣很好看但攜帶不便,就不在未來添衣的表單內
另外洗完衣服後我習慣曬乾,襯衫易起皺摺

如果想要用低一點預算(學生族)我偏向去平價時尚H&M Bershka , Uniqlo , GU,MUJI ,SPAO 師大夜市、西門町、fifty percents , CACO 之類的店東區要看有沒有折扣,不喜歡五分埔衣服,也不去百貨公司專櫃(太貴)

夏天
走北歐風,素T,色短褲/單寧顏色褲(長不及膝),nike roshe、vans、adidas白色鞋
好看的太陽眼鏡加分。其實光顏色和材質的搭配就夠多元,不需買有圖案或文字的衣服

除了衣服外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髮型,亞洲男生若側邊沒修,頭髮很容易垂直伸長,頭顯得很大
我常給同一個設計師燙頭髮,不過一個多月後又塌了,需要用慕斯或spray維持站立感,而且我後腦勺很扁(小時沒趴著睡)
),建議燙完後不要去百元理髮修,不然會有悲劇發生。我對自己頭髮非常在意
之後我妥協了,發現頭髮自然垂墜也有韓系風味


第二個--眼鏡:除了戴隱形眼鏡外,一副適合自己臉型的眼鏡很重要,真羨慕沒近視的人
(開始戴雙周拋了)

再來
第三個,鞋子的選擇很重要,搭錯鞋子可以把精心搭配的上衣和褲子完全毀掉
看到太多上半身穿西裝/大衣,但竟然搭慢跑鞋(jack wolfskin或crocs就不用說了)
有些人會帶毛帽或snapback,搭的好加分不少
最後,學生都要背包上學,小小的後背包能顯現出身長,可以放下小筆電、水壺和筆記本,多虧講義都放在網路上,上課我都不帶原文書

ps.為什麼戶外用品店的衣服顏色都是粉紅、黃綠、紫色或黑色,灰、藍很少
看到穿白色Nike Air force 的亞洲人就知來自台灣,我個人覺得很俗
男生平常拜託不要穿涼鞋或登山鞋、長度超過膝蓋的短褲、不合身的襯衫

如何培養穿搭美感?
跟日本、歐洲朋友hangout
LookBook , MF變型男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美式整脊工作室



最近因膝蓋肩胛痛去整脊,網友推薦下來到一個美式整脊個人工作室
剛進去就覺得室內裝潢很溫馨,整潔的擺設顯現出個人獨特品味
電視播著Discovery World HD,播著世界各國的事物,所以等待時心情很放鬆
醫師說他80%的病患都是長期的,希望營造出像家一樣的空間
令我覺得特別的是,他每次都會花時間關心病人的近況,就像家庭醫生一般
有次中午看診怕我肚子餓還請我吃飯!在這個看醫生像點速食餐的環境裡實屬難能可貴。

































































醫師手法跟我之前去的澳洲整脊很像:先趴著,他用手把歪掉的脊椎一節一節復位
用機器放鬆脊柱筋膜,接著側躺調整一次;最後躺著,他拿出一個像馬術轡頭的皮帶套在下巴
一個勁往頭頂方向拉,有種頸部骨頭暫時分離又回復的驚悚感
調整後有舒暢感,肩膀可以很自然地貼到耳朵,但幾天後位置又偏掉

他的哲學是復原中多吃膠質,避免打球、騎單車震到脊椎
後來我覺得成效不彰就沒去了,費用500一次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衣服總是有食物味?也許跟飲食習慣有關

身為餐餐在外的大學生,我平常吃快餐、自助餐、素食
喜歡像宮保雞丁、糖醋魚片等醬料多的料理,但食物端上桌後會有陣陣熱氣/煙上飄
分子飄到衣服後會附著上去(ps.用吹風機、電風扇吹一吹味道會消),吃完飯常覺得油膩味纏身很噁心,燒烤 、火鍋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我常常移動座位至背風處,或把食物放到旁邊,等到煙飄完才開動

上課時有一位從美國回來的教授說,美國食物好像設計過,都不會飄煙/香

最近讀到介紹荷蘭的書,他們喜歡吃冷食,像是麵包夾火腿起司配優酪乳,以果腹為優先
如此一來就沒有這惱人問題了(作者是嫁到荷蘭的台灣女子,曾向幼稚園反應說自己小孩可不可以吃熱食,校方認為熱食不易消化但還是接受了)
我很常吃麵包當下午、宵夜點心,但總會吃膩,看來要開始運動喝高蛋白止飢